注:本平臺為第三方資訊平臺,不是院校官方,網站內所有信息只做參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為準,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詢在線客服尋求幫助。
上垣外憲一教授在清華大學中文系發(fā)表演講
講述中唐時期中日文化交流小史
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唐開元初經由三位印度法師致力弘法傳到中國,形成密宗。但由于唐武宗的崇道廢佛,密宗在中國只傳了兩代即告衰落。然而,804-806年隨遣唐使到中國求法的日本高僧空海回國后創(chuàng)立的密教真言宗,卻在日本社會存留至今,直到今天,密教仍與日本普通民眾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2月9日,日本大手前大學教授、日本比較文化學者上垣外憲一教授做客清華大學中文系,對這一段中唐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小史做了一番生動的講解,演講主題是“空海的想象力——曼荼羅的象征性”。
空海于804年隨第十六次遣唐使來到長安,求密教于長安青龍寺惠果大師,806年以密教嫡系傳人的身份回到日本并開創(chuàng)真言宗,812年在神護寺開胎藏界與金剛界的灌頂壇,從此聲名遠播,廣為人知。上垣外教授指出,空海精通漢學,而唐代正值中國大量詩文創(chuàng)作審美理論產生并盛行的時候,空海在長安期間除了求密教真言奧義之外,還經常與當?shù)匚娜诉M行“詩賦往來”。因此空海回國時隨船攜帶的除了大量中唐時期的繪畫、佛具與經卷等,還包括訪得的詩文論著作,這些多編入了后來的《文鏡秘府論》,而這些唐代的詩歌美學理論在中國早已失傳。以《文鏡秘府論》中引用的王昌齡的《詩格》為例,上垣外教授認為,以此單篇便可窺見空海的漢詩文修養(yǎng)極高,對詩歌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很強,由此奠定《文鏡秘府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垣外教授認為,密教最大的特征是使用大量的象征手法,想象色彩濃厚。這一點在密教著名的修法道具兩界曼荼羅中有顯著的表現(xiàn)。兩界是指胎藏界和金剛界,分別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原典,以平面圖式匯集無數(shù)菩薩。其中,胎藏界曼荼羅的畫面中心為蓮花狀排列九尊佛像,象征“母法佛身”;而金剛界曼荼羅中至高絕對主尊大日如來位于畫面最上部,象征宇宙全體。上垣外教授還展示了以月亮為象征主體的梵文“阿字觀”曼荼羅,表示密教中的“觀想”。在空海指導下,日本的曼荼羅的精密繪本復本幸存至今,而中國的曼荼羅已經很難找到。另外,在京都的東寺講堂還保存有空海主持建造的立體曼荼羅造像,對于研究密教具有重要價值。
上垣外教授還指出,空海深諳密教的象征性手法,他在《法華經開題》中將“妙法蓮華”解釋為觀自在王的秘密名號,這不論從今天還是當時來看,都具有極高的悟性和想象力。關于密教為何能從日本的平安時代一直留存到今天,而在中國卻很快消亡。上垣外教授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真言宗主張的修驗道中的自然崇拜與日本固有的神道有相契合的地方,但更系統(tǒng)的論述還有待進一步挖掘,這將會是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的一個很好課題。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想咨詢的同學請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